熟悉陈家桥写作风格的读者,一打开《一直向南方走去》的书页,仿佛便步入了一个氛围奇特的天地:苍灰色的天穹下,飘洒着淅淅沥沥的雨水,偶尔有几许阳光从厚密的云层泄露而下。
他笔触所及之处,皆是人们再熟稔不过的城市小镇乡村,三三两两的人物,神情不一的面容。不言而喻,这些都是再真实不过的日常生活图景。然而,不无诡秘的是,这林林总总的画面又不全是真的,它们好似从黑暗深处的梦境中分沁而出。那些男男女女并不是真实世界中人物惟妙惟肖的复制品,他们不是被抽去了骨骼,便是剔除了血肉,变成了在幕布上游走的剪影。那些被抹去了往昔印迹的人们或是命数,或是机缘在那一刻在某地相逢相遇,于是一幕幕相爱相杀的戏剧相继上演。本能的情欲将他们聚合在一起,碰撞后又分开,相忘于江湖。
在他的小说中找不到详尽的背景描写,类似海明威的极简主义风格在文本中留下了大片空白,这与中国山水画的意趣一脉相承。而小说中人物陷入的卡夫卡式的悖谬荒诞的境遇,匪夷所思的陷阱,让人细细琢磨其中难言诡秘的意味。
这一回陈家桥的新作《一直向南方走去》变换了写作路数,采用了悬疑侦探小说的框架。有批评家敏锐地注意到,作为当年先锋色彩浓郁的小说家,陈家桥写作的这次转型并不让人感到突兀,先锋实验小说和犯罪、侦探和悬疑类作品在叙事结构与技法上有着或强或弱的亲缘性。一个最引人瞩目的例证便是上世纪中期法国“新小说”派的作家罗布·格里耶,他的代表性作品《橡皮》《窥视者》便有着鲜明的侦探作品元素。
全书开篇是一个写作者程军住进了医院,并和护士夏琳相恋:一切貌似太平无事,但此刻铁道线边发现了一具中年女尸。死者汪丽颇有几分姿色,她的父亲汪顺义和程军是同房的病友。于是侦查员任广明对与死者相关的人员一一展开排查,以便锁定嫌犯。随着调查的深入,围绕着尸体的一长串的元素相继跃上纸面:绰号“钢丝头”的女医学博士和其涉及流氓罪的丈夫邱贵,死者落水的安丰塘,案发地点六角点,以及顺藤摸瓜牵出的拖拉机手小叶和其女友小红。和侦探小说大家克里斯蒂、东野圭吾一样,在真凶露脸前,必有一个貌似凶手的角色走到前台牢牢地吸住人们的眼球,在陈家桥的这部新作中,汪丽儿子的朋友胡进便坦白了其作案经过。几经延宕之后,真凶终于锁定。胡进只是将汪丽掐昏了,而将她置于死地的却是小叶。
真相大白,故事收官。但掩卷之余,人们不禁喟然长叹。这并不全是围绕着这宗抛尸案衍生而出的众多蹊跷,而是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黑洞。那便是人性的黑洞,诸多动机诱因看似有着充分的理由,其实无法用理性与逻辑加以清晰的解释说明。正像作者在全书临近结尾时所说的,“解释不了也不意味着什么,生活本身就包含这样永远也解释不了的部分”。
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